焦兴涛官方网站
http://jiaoxingtao.diaosu.cn
焦兴涛首页>文章>正文

随感

更新时间:2024-05-17 15:41:24 作者:焦兴涛

   他们和上一代人似乎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同样的做梦,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童年偶像和青春记忆;同样的成长,他们的喜怒哀乐始终与游戏世界里主角的命运纠缠在一起,还奇怪的混杂着上一辈的说教和模糊的故事。在他们的世界里,变形金刚和孙悟空战成一团,堕落的天使混合着肉体的欲望,美丽的虫子肉感而怪异。他们惯于在网路上交流而在现实中特立独行,未来是不确定的但并不想真正看清楚,现实总是让他们感到困惑而又无能为力,这是他们每天都在经历而不需要“体验”的生活,因此他们作品的主题总是这样信手拈来,无比自然,并打上了这一代明显的印记。

“毕业”与“创作”

“毕业”意味着结束、总结、告别过去或是重新开始、是一个句号,而“创作”意味着持之以恒、在困惑中不断前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不是只有毕业才可以创作的话,那么毕业创作又有什么不同呢?是闭幕演出还是总结汇报?对于那些执著于艺术的同学,我们宁愿把它看作一个郑重其事的开始而不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结束。

风格的雷场

每一次面对同学们拿出的方案和草图,我们就象一只训练有素的猎犬,全神贯注地警惕和搜索着任何让人感到熟悉的“影子”——我们一直试图在各种不同而又千差万别的艺术符号的阴影下,小心翼翼地寻求开始,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和各种现代和后现代的理论的压力下,我们就象一群即将进入雷区的战士,面对着当代艺术这个看似美丽的花园中各种“禁止靠近”或“模仿危险”的标示犹豫不决,太多的后来者只能在各种禁止通行的标志中寻找出一条出路,只是这样的路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窄……那么最后,我们从哪里开始呢?在经历了现代主义之后,雕塑在形式原创性上的可能已经变得微乎其微,从材料手段到风格样式都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的同时也成为后继者难以逾越的障碍。艺术家已经贴上标签宣称拥有“主权”或“专利”的主题或形式,你要夺取或要分享,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点上,中国现代诗歌的形成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颇能说明问题:“写作只有两种,一种是人们想不到的,这是命名;一种是人们感到或想到但还没有表达出来的,这也是命名。命名即压力:你以为没被想到的,其实已经可能已经被想到并被写到了。” (《在两大传统的阴影下》黄灿然)就雕塑而言,你以为没被想到的主题或形式,其实已经被想到并出现了,这便涉及到更大的压力,也就是再命名的压力。这种在命名之上的再命名,以至再命名的再命名恰恰是艺术不断推进和演变的方式。形式和主题的相近并不可怕,任何的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其实是在为颠覆做准备,就象规则是用来给人打破的一样,重要的是风格的延续和发展。“太象xxx了”“XXX已经做过了…”对于这样的话,我们确实没必要过于敏感。一个艺术家的风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图式符号,它是一个线性,甚至是呈扇形的发展过程,并不排除在某一点上,会出现和某种图式相近或交叉的情况,所以,敬畏艺术,首先要敬畏自己,模仿有理,表达才是硬道理,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起点和开始,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疑虑,我们应当无所顾忌。

突围的压力

“具象雕塑” 在中国的艺术语境中有着特别的地位和意义。中国现当代雕塑教育体系的现实主义传统,使得绝大多数雕塑家云集于写实主义的阵营里左冲右突,希望能在形式的原创性几乎已经穷尽的现代雕塑领域有所斩获,不知这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呢,还是一场政治与艺术的误会。不管怎样,在今天开放、多元的艺术环境中,对具象表达在当代艺术情境中的可能性的探寻,几乎成了以学院派为代表的艺术家们的集体焦虑。传统的写实主义雕塑在理论支撑、母题选择、材料技法、呈现方式、意义表述各方面都受到质疑和挑战的情况下,转型是必然的选择,这种压力之下的转型可以看作是传统雕塑形态被置于当代艺术观念的观照之下,形成的新的形式语言和艺术言说方式。新的艺术观念的切入,意味着传统具象雕塑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与当代文化背景新的 “图底关系”的建立。而同学们的作品也敏锐地体现出这种变化,这其中有对雕塑与现场关系的重新理解,又对真实的重新定义,有对一次性现场感的追求,有对材料和着色效果的尝试。。。。这种新鲜、敏感和丰富性正是学生作品中最有活力最让人激动的部分。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